嘉立创IPO:大手笔分红6.7亿 扣非净利大幅波动业绩稳定性存疑

发布日期:2025-02-04 20:23    点击次数:53

于2023年6月30日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深圳嘉立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立创)在当年7月31日迎来首轮问询后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16个月零26天后的2024年12月27日其更新了招股书第五稿迎来了最新动态。

招股书显示,嘉立创主要面向客户"多品类、小批量、高频次"的长尾需求,依托自主研发和搭建的在线网站,为客户提供PCB、电子元器件、电子装联等电子产业链和CNC制造、3D打印、FA机械零部件商城等机械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股权结构上,嘉立创实际控制人为丁会、袁江涛及丁会响,三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嘉立创87.49%的股份。

业绩方面,2021年,嘉立创实现营收59.55亿元,较2020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上涨了81.73%,当期扣非净利5.44亿元,较2020年5.20亿元,同比上涨了4.67%。

在2022年,嘉立创全年实现营收63.87亿元,较2021年营收的59.55亿元,同比上涨了7.26%;当期实现扣非净利4.73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5.44亿元,同比下降了13.04%。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嘉立创实现营收67.4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63.87亿元,同比上涨了5.65%,当期扣非净利6.63亿元,较2022年同期4.73亿元,同比上涨了40.12%。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嘉立创实现营收37.15亿元,较之2023年上半年同期32.03亿元,同比上涨了15.97%,当期扣非净利4.33亿元,较之2023年上半年同期2.88亿元,同比上涨50.59%。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2023年嘉立创营收增速仅5.65%较之2021年增速的81.73%已是大幅放缓,甚至不及2022年增速的7.26%;与之相反的是扣非净利增长了40.12%扭转了2022年同比下滑的局面,而2024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更是出现了50.59%这一更大幅度的上涨,由此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嘉立创盈利能力的稳定性究竟如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作为嘉立创主要产品的印制电路板平均单价由2021年的453.46元/平方米,下降至2022年的416.04元/平方米,到了2023年更是进一步下降至408.22元/平方米,而印制电路板占其主营收入比常年在五成上下,一旦平均单价进一步下滑,主营收入难免会受到大的影响。

截止目前,嘉立创仅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也未对全年业绩进行预测,其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尚难下定论,但盈利能力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这也是监管层的关注重点,由此无疑会加大对嘉立创盈利能力持续性、稳定性和成长性的考核,而嘉立创若不能有效自证是很难获得监管层认可的。

火速下调融资额背后有玄机?

财务内控有效性或欠缺

除了对嘉立创盈利能力稳定性担忧外,在此次IPO报告期内罕见的持续巨额分红,也是外界对嘉立创此次上市的最大质疑之处。

来源:嘉立创招股书

据招股书第一稿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这三年中,嘉立创连续两年分别在2021和2022年进行了大手笔现金分红,分别为2.7亿元、4亿元,合计6.7亿元。

要知道在对应的年度中,嘉立创当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1,982.52万元、54,411.67万元、47,318.48万元。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20年至2022年,嘉立创IPO报告期内的扣非净利润总和15.37亿元,但其在这三年中的现金分红便达到了6.7亿,占同一时期利润总和的43.59%。

按照持股比例粗略计算,嘉立创实控人丁会、袁江涛及丁会响三人合计分走了5.86亿元。

实际上,拟IPO企业在报告期内出现大额分红监管层也并非必然禁止,但需要证明其分红的合理性和程序合规性。

但嘉立创一边大手笔向股东分红,另一边却向市场伸手融资66.7亿,彼时就引起了外界高度质疑其有上市圈钱的动机。

或是为了回应外界质疑也是为了继续推进审核,在2024年3月13日的招股书第三稿中,嘉立创将融资规模下调至42亿元,大幅缩水了37.03%。

而就在嘉立创IPO募资金额宣布下调的前一周,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表示,"证监会要严把入口,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时间上如此巧合,不禁令人生疑这其中是否有关联关系?

嘉立创的大手笔分红行为,自然也是引来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就要求其详细说明结合现金分红政策及其执行标准、现金分红的背景和原因,说明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合理性;历年现金分红的资金流向及用途,是否体外资金循环形成销售回款、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形。

嘉立创对此表示,分红是公司利润分配政策的一部分,旨在回报股东,同时也是公司财务健康和盈利能力的一种体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嘉立创无控股股东,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中信华、第二大股东袁江涛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分别为38.05%、33.19%,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丁会、袁江涛及丁会响,三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87.49%的股份,

为进一步稳定公司控制权并尽快推动公司境内上市计划,丁会、袁江涛及丁会响于2020年12月签署了共同控制协议。

虽然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但由于没有控股股东再加之存在内部管理问题,这也使得公司出现了关联交易、股东借款等一系列内控不规范的情形。

在关联方代收款方面,2020年,嘉立创通过实际控制人袁江涛个人账户代收废料款项合计金额1,353.76万元;关联方香港中信华集团账户代收PCB境外销售货款合计8,820.12万元;嘉立创第一大股东深圳中信华代收取废料款合计333.89万元。

又比如,在关联方资金拆借及第三方回款方面,报告期内,嘉立创向三位实际控制人共同设立嘉立创投资提供借款265.71万元;向贺定球提供借款最高达883.05万元。另外,第三方回款有关收入占嘉立创法人客户营业收入的比例接近50%,占比相对较高。

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过往的审核案例中,就有不少企业因为内控不规范"硬伤"折戟,而如何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关联方资金拆借是否得到有效整改,又是否符合主板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规定,恐怕是嘉立创想要过关需要慎重回答的问题所在。

被列为“被执行人”遭强执

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令人生疑

在IPO审核推进的关键时刻,嘉立创因全资子公司债务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格外引人关注。

来源: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2024年4月22日,嘉立创全资子公司金悦通被申请执行,执行标的为2639.62万元。

招股书显示,2022年10月14日,法拯资本向广东省翁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金悦通未清偿完毕案涉债务,嘉立创作为金悦通的独资法人股东应对金悦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3年7月28日,广东省翁源县人民法院驳回法拯资本的全部诉讼请求。2023年8月9日,法拯资本不服一审判决向广东省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广东省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金悦通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法拯资本清偿借款本息共2,639.62万元和案件受理费用26.81万元。

2024年2月,法拯资本与广州和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乐公司")签署了债权转让协议,约定将该债权转让给和乐公司。

2024年4月,债权人依据二审判决申请强制执行,翁源县人民法院已启动执行程序,被申请人按照法院通知向翁源县人民法院执行账户支付履行款项1,552万元,法院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处置了本案抵押物,即登记在悦铨实业名下的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新豪方大厦12F、12G、12H、12I、12J、12K的房产,成交价为1,132万元。

2024年5月,根据嘉立创与和乐公司达成一致的执行方案,嘉立创将悦铨实业的房产抵押物议价结果的金额扣除后,向翁源县人民法院支付1,552.00万元。根据案件进展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确认相关预计负债1,114.43万元。

财信早知道注意到,2019年6月,嘉立创收购金悦通100%股权时,因金悦通存在大量债务,彼时双方的交易对价为500万元,嘉立创承担金悦通2.65亿元的债务,而此次与法拯资本的纠纷则是源于嘉立创收购金悦通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1月8日,嘉立创持有的金悦通股权被法院冻结时,嘉立创才得知金悦通竟有大额连带责任担保,包括何少勇控制的悦铨实业向王爱华的借款及利息、何少勇控制的航天金悦通与悦铨实业向江苏银行的借款。

而嘉立创表示是因为中介机构出具的尽调审计报告未包含上述担保债务,由于信赖中介机构的工作结果而未在交割前发现。

被强制执行虽然并不会影响嘉立创的上市步伐,但这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监管层难免会对此次IPO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产生质疑,毕竟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是要发行上市的前提条件。

此前财务内控诸多问题风险暗藏的嘉立创最终能否如愿上市,财信早知道将持续关注!